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

南山26米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1993年破土动工,199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具备多频段、宽频带、低噪声、高效率、高指向精度等典型特点,成为我国继上海佘山25米射电望远镜之后建成的第二架用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的射电望远镜。为满足我国探月工程三期VLBI测轨分系统的需要,2014~2015年间对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工程,改造之后整体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使用寿命延长了至少20年,口径也由原来的25米增加到26米。

该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由天线系统、前端系统、终端系统和时频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天线系统主反射面精度(RMS)优于0.4mm,副反射面精度(RMS)优于0.1mm,依托六杆机构进行副面姿态调整可实现快速换馈,5分钟以内可完成不同波段间的切换;望远镜前端系统配备有L、S/X、C、K五波段致冷机收机,并预留了Ka和Q波段馈源位置;终端系统方面除了配备完善的VLBI观测终端以外,还配备有与国际接轨的脉冲星FB、DFB终端、分子谱线终端以及连续谱总功率/偏振终端等单天线观测终端系统;三台氢原子钟和GPS定时定位仪组成时频系统,为望远镜开展各类观测提供时间和频率基准。

目前,南山26米射电天文望远镜系统地开展了脉冲星测时、分子谱线巡天、活动星系核光变等大量单天线观测研究项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多年来,南山基地一直是国内唯一的脉冲星实测研究基地,通过对近三百颗脉冲星的长期监测,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的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数据库,带动了国内脉冲星实测研究的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先生曾高度评价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的科研工作是“用小望远镜作了一项重要的学科开拓,带动了我国脉冲星实测研究”。此外,南山26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望远镜配置使得它在国际、国内VLBI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6米射电望远镜各个子系统详细信息见:天线系统前端系统VLBI终端系统脉冲星观测系统星际分子谱线观测系统6cm观测系统时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