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文台研究方向涵盖了脉冲星辐射特性及引力波探测、恒星形成与演化、星系宇宙学、天体化学、高能天体物理、光学时域天文和大视场巡天、太阳物理、空间目标与碎片和天文技术与方法等,同时承担了深空探测、北斗导航、量子通信等国家重大任务。通过聚焦前沿、凝练特色,在射电天文多个学术热点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和技术创新,围绕国家重大科学需求,积极开展了超宽带微波信号接收、射电望远镜结构与控制、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天文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与设备研发工作,有效增强了对天文学前沿研究的支撑能力。
新疆天文台运行有南山、奇台、慕士塔格、喀什四个基地型野外观测站,主力观测设备有南山26米、25米,喀什13米等射电望远镜,南山1米、1.2米等光学望远镜集群,这些设备除了开展天文学基础研究以外,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观测任务,有力支撑了我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在自治区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奇台射电望远镜(QTT)于2022年9月启动建设。QTT作为全球顶级的标志性科技装备,建成后将是国内外天文学家开展前沿研究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观天利器,也将为我国空间战略任务提供强力保障。
新疆天文台不断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与国内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双边/多边合作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广度到深度不断拓展。与北师大、中科大、南大、北大、新大、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所签署了多个有关共建观测设备和科研合作的协议或备忘录。同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诸多天文研究机构维持和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共建了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射电天文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同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等多个中亚国家相关单位开展交流,加强创新合作。此外,通过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和自治区引智项目等积极开展了国际引智工作。
新疆天文台坚持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并重的人才策略,通过优化固定人才、吸引柔性人才、聘用流动人才、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等形式,凝聚了一批有理想有热情的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天文事业。截至2022年12月底,新疆天文台共有在职职工153人(含2名博士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硕士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比为70%,45岁及以下科技人员占比80%。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有力支撑了我台学科建设和重大项目推进,扩充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团队科研实力也得到巩固增强。同时,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拥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天体物理”及“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学术型研究生。
新疆天文台是新疆天文学会的挂靠单位,是全国、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的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开展了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年均受益约5万人次。通过普及天文科普知识,践行文化润疆要求,提升了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对冲了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努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任务,新疆天文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以中科院新时期办院方针和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目标为总纲,紧密围绕世界天文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天文学关键技术壁垒为重点,坚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坚定推动新疆天文台向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天文研究机构的目标奋进。
新疆天文台总部
新疆天文台南山基地
南山基地25m射电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