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银河系边缘分子云物理性质研究取得进展

作者:李茜倩 发布时间:2025-08-01 【字体:       

银河系边缘是研究贫金属环境下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理想场所。 与内银河系(如太阳系附近区域)不同,该区域的分子气体环境缺乏漫长而复杂的恒星形成历史,主要归因于其低气体密度、低金属丰度以及较少受到旋臂扰动的影响。然而,由于这些分子云距离遥远、在天空分布宽广且高度弥散,加之其内部恒星形成活动极其微弱,针对它们的观测研究非常有限。因此,银河系边缘分子云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恒星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得到充分阐明。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科研人员领导的科研团队,使用西班牙IRAM 30米望远镜,观测了一批银心距14-22秒差距(kpc)的银河系边缘分子云。结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项目CO(1-0)数据,系统地研究了CO(2-1)/(1-0)强度比(R21)在银河系边缘分子云中的变化。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文和天体物理》(2025, A&A, 698, A54)。

基于R21比值的测量结果,研究人员发现:(1)银河系边缘分子云中的R21均值显著高于内银河及近邻分子云,与贫金属星系中的观测结果一致;(2)边缘云中R21比值呈现出高度空间弥散性;(3)统计分析表明,高R21比值气体与致密分子云核及恒星形成活动存在显著空间成协性。该工作阐释了贫金属环境下R21比值升高的物理机制,为极端环境中分子云演化以及恒星形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结果

左图:银河系边缘分子云(青色圆圈)的分布;右图:R21比值随银心距的变化

文章链接:https://www.aanda.org/articles/aa/full_html/2025/06/aa53007-24/aa53007-24.html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