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博士研究生得力达·别尔得汗在导师加尔肯· 叶生别克研究员指导下,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对银河系普朗克冷核进行氨分子谱线观测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天文学顶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2024,684,A144)。
普朗克冷核是Planck 空间天文台的科研团队利用该望远镜的巡天数据证认的一批致密、低温且处于恒星形成演化早期的核,它们是研究认识恒星形成初始条件及早期过程的极好样本。氨分子在低温(Tkin<40 K)、致密(103cm-3)的区域不易耗散,并且具有丰富的精细跃迁便于计算运动学温度和密度,非常适于观测研究普朗克冷核。
科研人员总共观测672个普朗克冷核,在其中249个(37%)探测到NH3(1,1)发射线,187个探测到 NH3(1,1) 精细结构,76个探测到 NH3(2,2) 发射线。他们计算得到这些冷核的关键物理参数,包括氨分子的线宽、柱密度与丰度以及运动学温度等。发现普朗克冷核的氨分子丰度比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和红外暗云高一个量级。该项研究在大样本基础上得到普朗克冷核的可靠物理性质,对于认识恒星形成的初始条件及早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研究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24A%26A...684A.144B/abstract